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&QQ音乐丨音频 Pexels、Pixabay、网络丨图源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: 当别人问你借三万的时候,你很为难,拒绝了他。 这时候对方又说,没有三万的话,能不能先借五千,让自己应应急,这个时候你觉得再拒绝不太好,于是就将五千借给了他。 其实这里,对方就是利用了心理学上的闭门羹效应。 它指的是: 先提出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要求之后,再提出自己真正的诉求,这个时候就更加不容易被拒绝。 鲁迅先生在1972年发表的《无声的中国》中说道: “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、折中的。 譬如你说,这屋子太暗,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,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。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,他们就会来调和,愿意开天窗了。”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 有一个这样的案例: 小雅和小浩是一对夫妻。 小浩作为家里的独生子,对做家务的事情一窍不通。 有一次,小雅让小浩帮忙焖米饭,小浩觉得很难,拒绝了。 后来小雅把米淘好之后再让小浩放入电饭锅焖好,小浩便欣然答应了。 过段时间小雅又让小浩炒菜,小浩还是以太难拒绝了。 但是小雅让小浩帮忙洗菜、切菜,小浩便欣然答应了。 久而久之,小浩便慢慢地学会了做各种家务。 这个案例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“闭门羹效应”: 你可以通过逐步降低对对方提出的要求,对方可能出于内疚补偿等原因,便会照做了。 所以,当你需要别人的帮助时,就可以: 适当利用闭门羹效应向对方提出请求,往往更容易达到你的目的。 同样,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也可以运用闭门羹效应。 你可以先给孩子提一个比较难的任务,如果孩子直接按你说的去做,那自然很好。 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做,这时候你再提一个简单点的任务,其实这个任务才是你真正想让孩子去做的。 因为有了前面任务的对比,孩子往往就不太会抗拒了。 比如: 你给孩子布置今天要完成五首古诗的背诵任务,他觉得做不到,很难,不肯背。 你再跟他说,那你先背完两首古诗吧。 相较之下,他觉得这样的任务更加能够接受,也就更愿意去做了。 在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下,可以引导孩子爱上学习。 当然,凡事都有两面性,在生活中有些人会利用“闭门羹效应”来为自己谋利,你要注意识别他们的用心有没有恶意。 比如,一些诈骗分子骗你或者商场做促销,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套住你的。 先提出一个高额的套餐让你挑选,在你觉得没有办法接受的时候,再推出一个相对优惠的套餐。 这样一来,你可能会出于“反正也没多少钱,就尝试一下”的心理,最终落入圈套。 闭门羹效应的无处不在提醒我们: 一方面,我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合理运用它; 另一方面,我们也要提高警惕避免落入他人给自己设的圈套。 所以,你在利用闭门羹效应时,一定是抱着积极正确的态度和真诚的心,不能滥用他人的同理心或者利用别人的愧疚心理为自己谋利。 如果别人拒绝了,也不要过于难过纠结,毕竟别人没有义务一定要答应你。 同时,当别人通过“闭门羹效应”对你提出不合理的、你不想答应的要求的时候,你也可以拒绝对方。 如果你怕直接拒绝会伤害对方,那你可以委婉一点。 就是当别人对你提出要求时,不要马上答应、也不要马上拒绝,先表达出自己的犹豫,打断对方的节奏后最后再拒绝对方。 柠檬心理每日为你分享实用的心理小知识 去月球电子琴谱 http://www.chapuw.com/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铁西信息港
2025-05-04
2025-05-04
2025-05-04
2025-05-04
2025-05-04
请发表评论